主流文学 > 天行有常 > 32.新局

32.新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主流文学 www.zl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式就国, 姬伯服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宗周的贵族大都有许多身份,譬如郑公友, 他是宣王之弟、今王之叔, 是宗周辅政的公爵郑公,也是郑国的国君。

    但是在诸侯们各自的封国之中,他们最重要的身份就只剩下“国君”这一个。

    姬伯服就国的时候,场面极其盛大, 周王亲往践行,赐玉圭、车马,最重要的是,赐铭有《诗经·大雅·文王》之鼎。

    《文王》是《诗经·大雅》组诗中《文王之什》的第一篇, 述文王之德,传为周公旦所作,以戒成王。

    看到金灿灿的鼎, 姬伯服差点没被闪瞎。

    被周王室奉若神明,从夏朝一直传承到现在的九鼎,因为历经风霜,早就没有了青铜这种“合金”最初打造出来的金色,而是后世一般认知里的青色,但是姬伯服所受之鼎,从颜色就可以看出来,是紧急打造出的新鲜产物。

    鼎乃礼器, 各级贵族因等级不同, 使用礼器时的数量、种类都有所不同。

    这个时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经成熟, 但是铸鼎和铸其他的青铜器还是有所区别的。

    鼎为礼器,青铜器中的礼器被称为“吉金”,因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又被称为“重器”。

    需要如此庄严对待的对象,自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铸造的。

    当今之时,有需要特别铭记之事,贵族们便会铸鼎,将这件事特意记录下来,换而言之,没有特别的事情,也不会随便铸鼎。

    宗周最近一次铸的鼎,是为了宣扬“在周王姬宫湦的英明领导下,诸侯联军大胜犬戎,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又一次可贵胜利”。

    可以说,宗周的鼎和殷商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变相的重大历史记录,只不过比起商人“凡有大事,必要祝祷”来说,宗周的鼎记录的大事可能没有那么多罢了。

    作为姬伯服受封宣侯的证明,他所受的鼎,铭文应当是记录“某年某月某王之子姬伯服受封宣侯,封邑几何,所担何任”之类的内容,绝不是应该是单纯的《诗经·大雅·文王》。

    姬伯服很平静,无外乎老爹又抽了,想通过与众不同的铭文来彰显他的特殊地位罢了。

    但是其他人不这么想,毕竟聪明人总是想得多,就算想得不多,在有心人的造势下,也会联想到某些方面去。

    南申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作为镇守南方的军事重地,谁知道被宗周防备得很的南方诸国没乱,他们先背后捅刀子了,也是很令人感慨。

    南申建立不过两代,分封的血裔卿大夫还不是很多,姬宫湦为了儿子着想,干脆一股脑儿地把人都赶到谢邑去了。

    就这个处理结果,别人还得赞一句王上宽宏大量。

    姬伯服现在的人手,都是姬宫湦从宗周王畿给他分配过来的。

    就封诸侯以后,姬伯服觉得也没有那么难接受,好歹也是一方土皇帝呢!

    他爹就是想太多,总觉得只有太子之位才配得上他。

    姬伯服为侯爵,冕旒为七,冕服章纹数亦为七。

    他原来当太子的时候,冕旒同三公等公爵,冕旒数为九,九丝复九珠,换成七旒以后,姬伯服表示,虽然依然遮眼,但是好歹比之前清楚了。

    宣国内部,先行周法,官制分政、礼、刑、教、治等官,简而言之就是周王朝“六官”制度的明确版。

    执掌礼仪的礼官,说起来当然要比大周“六官”里的春官宗伯要明确。

    虽然了解这个时代的官制,但是依然对后世的官职比较耳熟能详的姬伯服很绝望。

    他的笔记呢?每次大朝前都要悄咪咪地记下朝中各人的职位和等级的笔记呢?

    当然了,就算他的笔记还在也没什么用了,毕竟他都就任封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

    因为大周实行的是世禄世卿制,只要姬伯服需要人,他爹就能给他找出一大批关系或远或近的亲戚来。

    按官制,虎贲氏掌兵,节服氏掌冕服,太仆对外发布有关国家大事的命令并转奏诸侯的报告,这都是王都内的官职,姬宫湦一股脑儿把出自这几个人家族的人才全给儿子打包带上了。

    这些家族的嫡长子不可以带走,不是还有其他的儿子吗?

    按照世禄世卿的规则,不是长子的孩子也能得到官职,只不过不是原样承袭,而是降等袭爵罢了,所以不用担心把人养废掉。

    要是才华实在出众,到后来又升爵了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过。

    姬伯服,作为今王的爱子,是很多人眼中的金大腿。

    其实非常想搞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姬伯服:……呵呵。

    在地位未稳的时候,就算是在自己的封国里随便闹闹,也会被人攻讦到死的。

    姬伯服还没有忘记自己那位曾祖父周厉王的教训。

    所以在政治、军事等敏感方面,姬伯服一样都没动,他要动的是农事方面。

    民以食为天,而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繁盛的基础就是土地、粮食、经济。

    一直到现在,民众使用的都还是铲、铧——一种与镐相似的工具——等工具,连牛耕都没有大规模普及,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虽然名义上大周用的是井田制,但是从西周中期开始就有诸侯贵族偷偷摸摸地开垦私田——这种是不用纳税的——到现在,都快到春秋时期,历史马上就要翻开新的一页了,这土地制度实际上也已经衰颓得不成样子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比别人快半步是天才,快一步是疯子,制度改革得放到后面去,不能那么早就动手,那样太冲动了。

    姬伯服要做的是革新农具的使用。

    这种做好了方便传播,还能给他的履历添上一笔光辉历史的才是他现在需要的。

    穿越前学的是文学而不是历史的姬伯服,对于农具,只记得高中的历史课本上考过,那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革新。

    仔细想了想,姬伯服只能想起“曲辕犁”这一种。

    曲辕犁,顾名思义,辕是弯曲的,那么在此之前,可能存在的是直辕犁。

    姬伯服对这个也不在意,甭管直的弯的,对于西周末年——当然,他爹已经逃过死劫了,按照历史上来说,现在已经是春秋初年了——来说,都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农业用具的革新啊!

    然而,问题是……

    “你知道犁是什么吗?”姬伯服如是问着槁人。

    槁人也是一种职官,只要负责和工匠打交道,虽然负责是给工匠发工资之类的事,但是好歹也算专家嘛!

    好在这个专家没有让姬伯服失望,他还真知道一点。

    问题是,姬伯服听不懂术语。

    这特么就很尴尬了。

    就算他知道现在常用的农具叫什么,他也不知道那东西长啥样,更不知道怎么用啊!

    没办法,槁人只能详细地给姬伯服解释了一遍。

    最初,农民们耕种的时候用来翻土的用具只有一根尖头木棒,使用的时候效率极低,而且很难插入土中,时间长了非常容易累。

    后来,为了方便将木棒插入土中,农民们就在尖头的那一段加了一段横着的短木,绑上绳子,这样就比之前要容易踩或推入土中。

    而这就是最早的农具——耒。

    之后的农具是在耒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譬如在耒的下端绑了一块方形薄板的铧,还有铲土除草用的铲。

    而所谓的犁呢,就是在之前的农具上再添加一些结构,描述得不那么准确的话,就是在铧后面再加上一个钝角形的能够让人在后面推的部件。

    在铧到犁耕的过度阶段,出现的是耦耕,耦耕和犁耕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那时候的人用的是绳子,而不是能够固定的、被同时制造出的新部件。

    犁在殷商末年就出现了,到了大周,慢慢地开始推广,但是并不是很见成效,偏远地方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而且按照大周如今实行的井田制,并不需要特别高级的耕法,农民也能耕好。

    比较富裕的诸侯国如今开始让农民用牛耕地,犁耕之法颇为不俗,但是能养得起牛,让治下农民都耕种公田的诸侯并不多,就算他们愿意推广,怕是也只在诸侯国中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

    至于姬伯服身边的这位槁人为什么会知道嘛……

    首先,大周的官职是世禄世卿的,他耳濡目染,自然会对专业内容有所了解。而且,诸侯是需要向宗周汇报国内的情况的,有要事还需要周天子进行裁决,只要他有心收集,宗周王都之内就可以收到诸侯国中的重要动态。

    当然了,鉴于能被派到姬伯服身边,他肯定不是家族袭爵的嫡长子,然而他又这么有上进心,可见姬宫湦给儿子选人的时候是下了很大的心力的。

    姬伯服:真是厉害了,我的爹。